首页 历史百科

刘禹锡是什么朝代? 唐代刘禹锡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屡屡被贬 ,却成了诗豪

730人浏览   2024-05-30 20:11:16

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01、自幼聪慧,喜爱诗词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苏州嘉兴,并在当地为官。

772年,刘禹锡出生于苏州嘉兴,很小就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

刘禹锡自幼聪敏好学,很有教养,童年时代的刘禹锡头发束成两个角,但已经学习《诗经》和《尚书》了。

他衣服上佩戴着象骨制成的装饰品,态度恭谦、庄重、安详、文雅,与众不同。

02、少年得志,扶摇直上

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他才华横溢,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

太子校书主要负责整理和校对书籍,整日和书本打交道,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学习了关于音乐、书法、天文、医药方面的书籍。

由于围棋下得好,同当时的帝师王叔文意气相投,很受王叔文的赏识,一路扶摇直上。

03、任节度使掌书记,与韩愈、柳宗元结为好友

公元800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因病去世,而张建封之子张愔自立节度使,不服从朝廷的命令。

唐德宗大怒,随即任命淮南节度使杜佑兼领徐泗濠节度使,领兵讨伐张愔。

杜佑身兼数职,大权在握,急于需要得力的人员辅助,恰巧刘禹锡守丧结束,于是任命刘禹锡为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

刘禹锡年少时就非常崇拜杜佑,知道他学识渊博、精通史学,于是欣然答应了,刘禹锡负责文案记录工作。

杜佑对刘禹锡多有关照和器重,刘禹锡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为杜佑起草了很多章奏。

802年,杜佑入朝,刘禹锡也随之回到长安,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后来又授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04、参加永贞新革失败,被贬

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后,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

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

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05、被贬朗州,寄情于诗文

朗州在现在的湖南常德地区,在当时还是荒芜的蛮夷之地。文化氛围差,缺少同道间的相互唱和,可谓寂寞难耐,长夜难眠。

但他不甘沉沦,始终充满着乐观的心情,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千古绝唱《秋词二首》就是这个时期写下的。

秋词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中,他自喻晴空一鹤展翅高飞,而且还哼着小曲,鲜明折射出他的诗情里的豪情万丈。

同时,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05、回京城作诗得罪权贵,再次被贬

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816年春天,一天,他去玄都观看桃花,抑制不住内心流动的豪情,写了那首著名的《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写桃花,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把朝廷比作玄都观,桃花比作新得宠的权贵。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当年我们改革成果,哪有你们什么事啊。

很快这首诗传遍朝野,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

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这次被贬了十二年。

06、和柳宗元惺惺相惜

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有一位挚友始终陪伴在他心灵的左右,他就是诗人柳宗元。

他们两个人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第,同朝为官,共同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并肩革新,遭遇失败一同被贬。

不料,因刘禹锡《游玄都观》一首诗触怒权贵,刘禹锡柳宗元一干人等又遭贬谪,柳宗元被贬到柳州。

刘禹锡因是此诗的作者,使他遭到了比柳宗元等人更重的打击,置他于最远的播州。

刘禹锡家里有个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着刘禹锡一起到播州,上了年纪的老人受不了这个苦。

柳宗元得知刘禹锡的困难情形,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派给他柳州的官职跟刘禹锡对调,让他到播州去。

大臣裴度也在唐宪宗面前替刘禹锡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刺史。

赴任途中,刘禹锡与柳宗元结伴而行,一直从长安走到湖南衡阳才依依不舍地挥泪分手。

临别时,他们互相赠诗表达彼此深厚的感情。后来柳宗元客死柳州任上,刘禹锡接到噩耗顷刻间便泪如雨下,悲痛不已。

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第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并收养了柳宗元一个儿子。

刘禹锡和柳宗元这种生死契合,同进同退,相濡以沫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世代传诵的佳话,二人也被后人并称为"刘柳"。

07、被贬连州为民造福

刘禹锡被贬到了连州,并不沉沦。作为连州刺史,他具有远见卓识:治贫先治愚,施政以培育人才为先。

于是他登台讲学,教泽州人,带动连州文化进入兴盛时期。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元和十二年间,连州出了第一个进士刘景,后来刘景之子刘瞻又高中进士,后任至唐朝宰相。

据史载,连州历史上共有进士138人,登进士第者,既有名列前茅的,又有兄弟同中的,,为连州在广东科举场上赢得“科第甲通省”之美誉。

刘禹锡到达连州时,连州曾出现过“罕罹呕泄之患”的疫情。刘禹锡心急如焚,向远在湖南道州的薛景和广西柳州的柳宗元请教药方。

薛、柳二人把一些民间的药方寄来连州。这些药方果然十分有效,帮助连州人民躲过了瘟疫。

刘禹锡一直注重搜集各种流传于民间的单、验、秘方。加上柳宗元、薛景寄来的单方一起编成了一部医书,起名为《传信方》。

刘禹锡来到连州后,在连州建成了唐代第一个岭南名园——海阳湖。

他将海阳湖疏浚修缮,建亭立榭,合为十二景,亲自为每处景区赋诗一首,合为海阳十二咏。

,此亭“前有四榭,隔水相鲜。架险通蹊,有梁如霓”,并著有《吏隐亭述》。

08、写《再游玄都观》,第三次被贬

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又是暮春季节。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有心旧地重游。

到了那里,知道那个种桃的道士已经死去,观里的桃树没有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

他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见解。

想到这里,他就又写下了一首诗,抒发心里的感慨,诗里说: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皇上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09、任夔州刺史写《竹枝词》

公元821年冬,穆宗任命刘禹锡为夔州刺史,这里是巴人竹枝歌舞的故乡。

刘禹锡在这里开始了《竹枝词》的创作,他写的《竹枝词》汲取了巴人竹枝歌舞的精华,色泽清莹,音调和美,具有优美圆熟的艺术技巧。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竹枝词九首》

至此,《竹枝词》终于吐露芳华,在中唐诗坛上别开生面,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恶劣环境逼出陋室铭

公园824年8月,五十三岁的刘禹锡由四川夔州调任和州刺史。

在和州,刘禹锡住的是很狭小而又简陋的房子,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与他的刺史身份很不相称。

但是就是在这里,他的创作激情迸发 。写下了著名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1、与白居易相识相知

元826年冬,刘禹锡55岁。当时他已总计被贬谪二十三年,奉召返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

途经扬州时,他正好碰到生病从苏州刺史位置上退下来、也要回洛阳的白居易。

这是他们两个人的第一次相见。被朝廷放逐四海,刘禹锡都能泰然处之,诗意地生活。

白居易也生性旷达。这次两人见面,自是诗酒唱和、其乐融融。

宴会上,白居易赋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白居易和刘禹锡在饮酒,刘禹锡写诗是天朝国手。

但是命不好,那么多庸碌之辈都比你混得好。被贬二十三年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刘禹锡自是感激,马上作了一首诗作为酬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被贬生涯结束,惬意的晚年生活

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827年,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从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

13、文学成就卓著

刘禹锡是唐朝年间有名的大文豪,在当时的文坛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诗文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刘禹锡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好诗。其中《堤上行》最有名。

堤上行 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他对生活充满激情,不管是被贬边地还是多病的晚年,都写出了昂扬乐观的诗句。

咏怀古迹的作品如《金陵怀古》、《蜀先主庙》、《观八阵图》等,都是名篇。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不仅艺术技巧纯熟,思想内容也达到很高水平,而且精辟简洁,韵味深长。

刘禹锡对医药、天文、音乐、书法等也有研究,他在诗中写道:"语到不言时,世间人尽睡。"

刘禹锡和精通天文的僧惟良常常到了深夜还在讨论天文问题,为了搜集各种医药单方、验方,他30多年一直没有间断过。

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禹锡弱冠入仕,一生为官,但却历经坎坷,但他身处逆境却不消沉,不幸的政治命运却促成了他文学上的成就,最终成了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