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白茶的由来 ,您了解多少,一看便懂

601人浏览   2023-12-31 18:07:20


神农氏时期:

通过翻阅书籍,我们结合历史资料细致地分析了一下,白茶的起源史。大家都知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我们现在的“茶”,对于这个“茶”是什么茶类,是没有答案的,大家也是众说纷纭。

神农尝百草

我们这里呢,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品茶聊天的时候可以攀谈一下,在上古神农氏时期,神农发现了茶,并解了毒,也就发现了茶的作用,在那个时期,采摘树上的茶叶,然后晒干存放,这个是植物类中药的制作过程,同时也应该是那个时期茶叶的制作过程,只不过那个时候被当做了中药。这个和现代的白茶工艺相类似,不炒不揉,自然萎凋的工艺制法。当然了,这个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些推断。


唐代时期:

在茶叶的圈子里大家都知道陆羽这个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也是我们的鼻祖级的人物。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茶圣

在他的《茶经·七之事》的《永嘉图经》中所记:“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个是迄今发现的关于白茶的最早记载,但是唐朝没有白茶的制作工艺,书中所说的白茶应该是白化变异的白化茶或者是芽叶满披白毫,按照那个时期的工艺,应该是做成了蒸青绿茶。所以这里也就排除了。


宋代时期: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记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芽英不多,尤难蒸焙”,这里提出了“蒸焙”的工艺,所以也不是白茶的起源,那个时候制作蒸青绿茶的龙团凤饼为贡茶,采用的茶青应该是白化变异或者满披白毫的鲜叶。


宋徽宗大观茶论


明代时期:

明代田艺蘅所书写的《煮泉小品》,里面有记载“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加接近自然”。意思是把茶叶直接在太阳底下晒,要比用烘干品质好,而且更加接近自然的品质状态,不但没有烟火气味,也能避免因人手和器具不干净以及制茶火候不适宜而影响茶叶的香气和色泽。这里所讲述的制茶工艺和现在的白茶相吻合,所以田艺蘅所书写的《煮泉小品》所提到的白茶才是六大基本茶类的白茶,也是认同度比较高的关于白茶的最早记录。


田艺蘅煮泉小品


古代的白茶说完,咱们再探究一下现代的白茶。


现代白茶:

古代的白茶只是一个雏形,而现代的白茶从制法上和品质上都更加成熟,有关白茶的发源地,也是众说纷纭,然而现代白茶认可度比较高的是在福建建阳,在清朝乾隆三十七至四十七年间,也就是1772-1782年,当时是以当地的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叫做“南坑白”,南坑白属于是贡眉的级别。清嘉庆初年,1796年,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毫。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县(现在已经是福鼎市地级市)选育繁殖成功,于是在1885年,改用福鼎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为茶芽细小,已经不再采用。政和县是在1880年选育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


福鼎白茶园

至此,白茶的起源也就告一段落了。


《百寿与贡》:杯茶与君饮,情深共白首。

百寿与贡白茶,《鲜·嫩·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