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简介

毛岸英等14万烈士为何选择在朝鲜安息?彭德怀 :朝鲜死,朝鲜埋

209人浏览   2023-12-27 19:37:34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军有14万将士为了保家卫国,勇敢地前往异国他乡,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平安。在这些牺牲者中,毛岸英烈士,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的长子,也不幸牺牲在了战场上。

毛岸英的烈士之殇深深触动了许多人,包括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家都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将他的遗体运回国内,进行安葬。

根据中央政府在朝鲜战争时期的规定,牺牲的团级以上干部,特级和一级战斗英雄的遗体可以运回国内进行安葬。因此,一旦符合条件,这些英雄将主要被安葬在沈阳和丹东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以表彰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根据中央精神,将毛岸英烈士的尸体运回国内进行安葬是完全合理和值得尊重的。在此之前,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以及其他在朝鲜牺牲的团以上干部的遗体已经被运回国内,安葬在烈士陵园中。考虑到毛岸英的特殊身份,可以将其安葬地点考虑在北京,以表彰他在保家卫国事业中的卓越贡献。

而事实上,毛岸英烈士英勇牺牲后,的确有人提出了将他的尸骨运回国安葬的请求。志愿军总部向中央军委提交了一份请示报告,希望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这份报告已经被转交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处。

彭德怀看到这份报告时,内心激荡不已,回忆起毛岸英在出征前的那一幕。当时,毛泽东曾举行家宴为彭德怀送行,毛岸英也在其间陪伴。

在那次家宴上,毛岸英主动请缨参战,但却遭到了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劝阻,他们担心毛岸英的安全。他们深知毛泽东的一家已经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太多的牺牲。而此时,如果毛岸英参加志愿军,他将面对世界上最凶恶、最强大的敌人,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然而,毛泽东坚定地表示:“他不去,谁去?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后来,彭德怀随同毛岸英入朝,彭德怀还称毛岸英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令人遗憾的是,仅仅一个多月后,毛岸英就在朝鲜牺牲了。

虽然理解志愿军总部的愿望并且遵循了中央的规定,但彭德怀认为,在朝鲜已长眠的14万志愿军烈士中,毛岸英也不应该例外。毛泽东在出征前曾多次强调,毛岸英赴朝后就是志愿军中的一名普通战士,不应该受到特殊对待。

考虑到毛岸英的特殊身份,将其葬在朝鲜更能彰显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国际主义精神。留在朝鲜的墓碑将永久地激发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恩之情。这样的决定也将世世代代维系中朝两国间的兄弟般的友谊,毛岸英在朝鲜墓碑上将成为中朝两国人民心中感情的象征。

因此,彭德怀决定将毛岸英留在朝鲜,与其他志愿军烈士一同长眠在那片铭记着中朝友谊的土地上,以永远纪念他们的英勇和牺牲。

因此,彭德怀下定决心,要将毛岸英的尸骨留在朝鲜,但是想到这件事情关系到毛主席,彭德怀还是向周恩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彭德怀亲自写信给他:

总理:昨二十四日赖传珠同志拟一封电稿,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以此教育甚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

周恩来看到彭德怀的来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也认为这个想法很有道理。考虑到毛岸英的特殊身份,将其葬在朝鲜与其他志愿军烈士一同长眠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样的做法也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朝鲜领袖金日成也希望毛岸英能在朝鲜安葬。

周恩来指示工作人员将信转交给毛泽东,并向毛泽东汇报彭德怀的想法以及金日成的态度。毛泽东听取了汇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同意彭德怀的意见,认为不能因为毛岸英是自己的儿子而搞特殊对待。

毛泽东慨然批示:

同意德怀同志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因此,毛岸英和他的战友们一同长眠在朝鲜,他们牺牲的土地上,这个地方也是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写到这里,很多人会问,至于为什么没有将志愿军其他牺牲将士的尸骨运回国,让他们回到故土,回到他们曾经想念的家乡?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有约14万志愿军烈士在异国他乡英勇牺牲,而仅有不足3000人的尸骨得以运回国内安葬。那么,为什么不把英雄们的尸骨运回国呢?

当时志愿军赴朝后,战场情况异常复杂,作战地点不断改变。考虑到环境和资源限制,志愿军将士们在牺牲后采取了就地掩埋的原则进行处理。因此,志愿军的墓地分散在朝鲜各地。

战争结束后,志愿军的遗骸并没有全部运回国内,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志愿军烈士数量众多,据统计大约有14万人,要将这么多人的遗骸运回国内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其次,战后的时期国内条件艰苦,物资短缺,运输和安葬烈士遗骸的工作也面临困难。

然而,尽管志愿军烈士的尸骨没有全部运回国内,志愿军部队在战后开始了搬运和修建烈士陵园的工作。这意味着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被集中安葬在朝鲜各地的烈士陵园中,以便妥善纪念和怀念这些英勇牺牲的战士们。

虽然没有将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运回国内,但朝鲜的烈士陵园成为了他们永远的安息之地,也昭示着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国际主义精神。这些陵园成为了记忆烈士、纪念他们的重要场所,也见证了中朝两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友谊。

一九五四年以后,经过数年的建设,中国在朝鲜境内建立了八处中心烈士陵园,其中朝鲜平壤东部,平安南道绘仓郡,海拔150余米,是中国志愿军烈士公墓,面积达9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烈士陵园,包括毛岸英在内的134位志愿军烈士,就躺在这座陵园的134株松树下。

当年毛泽东在回答毛岸英安葬在何外的问题时,曾脱口而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二句诗。

而彭德怀元帅对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应何处安葬的态度,亦是“中国生、朝鲜死、朝鲜埋”。

这体现了两位领导人广阔的胸怀和政治智慧。

14万中国志愿军烈士以鲜血和生命缔造了中朝兄弟般的友谊,为保卫祖国,保卫朝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份恩情,中朝两国人民应永远铭记在心里,永远不应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