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药店门口都会有一副对联写着:宁愿架上药生尘,但愿人间无疾苦。说的是宁愿我的药卖不出去,也不愿意有人生病而受到病痛的折磨。
现在的药店星罗棋布,一公里长的街上,至少有五六家甚至将近十家药店,不管从哪个药店门口走过,都会看到门口的宣传,贴着精美的画报,图片,写着会员活动日,什么什么药特价,什么什么药,买一赠三,买五赠一等等。
进入药店,就会有工作人员热情的为你推荐各种药品,本来想买一瓶5元的维生素B,工作人员立刻给你推荐一百多的,包装精美,药片变透明胶囊的B组维生素,实际效果不一定比五元一瓶的小药片的效果好。细心对比,你会发现五元的瓶子上打有《药监》的字样,而一百多元的上面打的是《健监》的字样。
药品琳琅满目,同一种药,因为厂家不同,价位也各不相同,病人也不懂,店员一般都是推荐性价比高,价位高的。有的药店店员诚恳的向你推荐价位中等,并且看起来非常好心告诉你这种价位中等的和价位高的药效一样,是厂家不一样,实际是这个厂家给的提成高。
我爷爷解放前是开中药铺的,听老邻居们说,爷爷的药铺收费低,乡亲们评价很高,如果谁是来单独买一种药,回家做药引子或者当偏方用,爷爷一般都不收费。后来爷爷不到四十岁就在意外事故中去世了。奶奶不识字,我父亲还很小,药铺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经常有乡亲们,邻居们来我家借药,也没见奶奶收过钱,更不见有谁家还(huan)回来过借走的药。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家的鹿茸,有一个很大的梅花鹿的角,谁家哺乳期妇女积奶了,拿回去刮下来一些沫子,用开水冲了喝,积奶就好了,非常见效。父亲说自己小时候和奶奶两个人饿的直哭,邻居们来借药,奶奶也没收过钱!奶奶告诉父亲,乡下人有病不容易,又看不起病,能帮就帮吧,咱家的药都是你爹留下来的,没有进过新药,不能收钱!
奶奶一个不识字的寡妇都能做到为病人解忧,现在药店的老板,药厂的老板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药品销售花样百出,就是为了多推销药品,能让顾客多买绝不让少买,药品价格也是一年更比一年贵。
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何在?但是大街上药店的密集程度让我认识到药店肯定很赚钱,要不能开这么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