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中国的邓氏的来历和起源?

947人浏览   2023-12-30 08:07:31

邓姓按人口数量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27位,在当代全国近13亿人口中,邓姓人群大约占了0.54%,总人口大约有800万。

天下邓姓出新野,《古今姓氏书辨证》说:

“汉中之世,邓况始自楚徒居南阳新野,子孙以农桑为业。光武帝时,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竭者不可胜数。其世系具《后汉书》”。


邓姓源于邓国

关于邓姓的渊源,《元和姓纂》说:“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广韵》说:“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姓氏急救篇注》也说:“邓,古国名,本受姓,其后称邓氏。”

实际上,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这—部落的首領邓伯温曾在黄帝时加入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并跟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夏朝初年,夏王仲康把其儿子分封到了邓地,《路史·国名纪四》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就是说邓人于夏仲康时已立国,其地域在楚之北境,建都于南阳之邓林。令邓州市西南30公里的林扒镇,古称“邓林镇”,另有村名邓岗、邓营,这些村镇的命名,或与古邓国有关,其都城应在今邓州市境。

入商以后,商王武丁把其叔父分封到了邓地,建立邓国。《路史·后纪九》记载:“初,武丁封叔父于河北蔓,曰蔓侯,有曼氏、代邓其出也。”《世本》说:高宗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因氏焉”。就是说武丁叔父曾以蔓为姓,所封邓国也被称为邓蔓或邓曼,宋以后编修的邓姓家谱则称他为曼公。当时的河北包括的范围要比现在大得多,现在的河南地区都在其范围内。


西周时期,邓与周王室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左传·昭公九年》记载东周王朝贵族詹桓伯在同郑国交往中,回忆过去西周全盛时期,提及“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国语·郑语》也说:“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邓国版图被视为周王朝的南部领土。

进入春秋后,郑庄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邓氏女,并积极参与国家政事、表现出较高的见识和才能,展示了邓国丰厚的文化底蕴。《春秋·桓公七年》载:“邓侯吾离来朝。”邓侯到鲁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动,通过访问鲁国,提高了邓国在东周列国中的政治地位。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率军借道邓国北上攻打申、吕二国时,作为文王舅舅的邓国侯设宴招待了这位实力强大的外甥。这时,邓国以骓甥、聃甥和养甥为代表的一批大夫极力主张乘机杀掉楚文王。他们认为:“将来灭掉邓国的必定是这个人,如果不果断地杀掉他,到时候君主后悔就来不及了!”

邓侯回答说:“如果这次杀了楚文王,人们会唾弃我的,不吃我祭神所剩余下来的食物了。”

大夫们坚持进谏道:“如果邓国一旦被灭摔,邓国的土地和五谷的神灵都得不到祭享,邓侯哪里还会有祭祀余下的东西供给宾客呢?”


邓侯坚持己见,拒不听取手下大夫的意见。结果在伐申返回的那一年,楚军毫不留情地攻打邓国。就此,邓国被楚国所灭,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邓国贵族后裔纷纷改姓为“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