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47人浏览   2024-01-09 16:08:32

中国古代教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构、教育家等。从广义文化的角度看,人类创造的文化,即经验、知识和技能等,是依靠广义上的教育手段来传承和扩播的。所以,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消亡的国家。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文明载体——文字,一直传承了下来。我们的文字,汉字,则通过“教育”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一、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

1、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的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和独立的社会过程;脑力劳动者也逐渐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官方教育机构是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在古代社会,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选择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承担着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和教化或愚弄百姓的双重任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

古代社会分为两个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与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状态相比,奴隶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出现了阶级性。奴隶主的子女不用再下地劳动,他们只用学习如何去统治奴隶,这就是所谓的“劳心者”;而被压迫的奴隶则承包了所有的生产的劳动,成为所谓的“劳力者”。所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主要体现的是教育的阶级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这些奴隶主已经不满足各自割据一方,每个奴隶主都想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最终由秦国开启了我国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时期只有一个中央集权的统治者,然后统治者一级一级得把权利下放,统治阶级内部也被划分了三六九等,社会就出现了等级性。等级不同接受的教育也不同。

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主要传递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军事、道德或宗教知识,人文学科在学校中占据主要位置。

古代学校提倡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取功名,才是功成名就。

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古代社会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虽然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古代社会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教学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5、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古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既有国家和统治者建立的学校教育系统,私人办学也逐渐兴起,教育体制呈现官、私并行的特点。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教育还具有很强的专制性。一国之君控制着百姓的思想文化,要求百姓的思想与君王的思想相同,要忠君爱君,规定百姓可以学习的内容。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清朝的文字狱都是教育思想专制的产物。都是为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才。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历史范畴。教育出现于人类社会之初,起源于社会劳动,为适应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经验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将与人类社会长期并存,永无消亡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