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故事,应该是熟悉历史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独汉以强亡,算历史公论,即便分三国,依旧打得四夷小心翼翼,生怕惹怒天威。
汉朝之后,提及唐朝,则有数个标签。
第一为盛唐,生辉之下,有时代标杆和历史先驱意味在内,盛唐的长安也无愧如此称呼,号称全世界中心也不为过。
第二为巨唐,版图之下,有超级强国的气象和世界规则制定者意味在内,那个时候的大唐在欧亚大陆,也无愧第一巨头。
可盛极而衰,一场席卷全国的安史之乱,让盛唐由盛转衰。
那么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真相如何?看长安的屡次被占,貌似盛名难副,但真要细数历史,却盛辉依旧。
这盛辉依旧的背后,艰难不少,险阻良多。
(大唐盛世)
安史之乱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领土的大范围丢失。
西域、河西、陇右、曾经大唐的边疆都成了宿敌吐蕃的地盘,整个陇右道的失去,让大唐边疆压力陡增,也带来了持久边防问题。
进而让后续的大唐不得不在京西八道屯积重兵,以策万全。
这以策万全的背后,才有了诗人白居易的感叹: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安西陇右的丢失,让边防线内移,也让离长安仅200公里不到的凤翔成了防御第一线。
更让战略事态扭转,原本对吐蕃攻略占尽优势的大唐,不得不在后续近百年处于守势。
可攻守异势之后,真的狼狈不堪吗?
也算不上,即便吐蕃曾在公元763年短暂占领长安,但那也是暂时而已。
后续的吐蕃在和唐朝对峙中,没有占得任何便宜,反而吃亏不少屡吃败仗。
比如大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大唐名将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就联合南诏国,将进犯维州的十万吐蕃军,尽数消灭,获取了空前胜利,这胜利在消弱了吐蕃后,也给大唐恢复陇右打下了基础。
果不其然,51年后的公元851年,大唐收复了陇右全境,也算灭亡前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
关于陇右的争夺,几乎贯穿于中晚唐,也可见这陇右道的重要性。
作为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中,丢失的最重要国土,陇右道有多大就是个问题了。
按地图来看,陇右道很大很大,仅次于唐朝最大最重要的江南道。
可深究之后,除了战略地位的特别重要之外,其实看人口和产出,并不算多。
唐玄宗天宝元年属大唐最盛时节,当时唐朝有89.7万户,5097.5万人,这是总户数和人口。
具体到陇右道则不算多,人口数仅53.6万,大概跟长安城的人口差不多。
即便考虑有藏匿人口没有统计,整个陇右道也不会超过百万人口,在唐朝盛世5000多万的人口基数上看,不过百分之一而已。
所以,排除战略位置影响,陇右道的丢失,对大唐而言,不算伤筋动骨。
正是这不算伤筋动骨的损失,才有了中晚唐时期唐朝对峙外敌和藩镇时候的强势。
(唐朝发展年表)
那么中晚唐时候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则需要分析一二。
首先:是唐朝最大的弊端,也就是藩镇割据。
后世不通唐史之人,言藩镇割据,多以为全国一盘沙沙,分块自治,中央权威尽失。
其实这算是对于历史的误读,真实的唐朝,藩镇割据最严重的时候,是安史之乱刚平定后的唐代宗,唐德宗两朝。
经过这两朝时长久的恢复和治理,到了唐德宗之后,唐朝已经大部分恢复了对于地方的控制力。
中央设置的神策军就是恢复次序的武力保障,那个时候的大唐,长期保持割据的唯有名声在外的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其他不听话的藩镇,都被平定或者削弱!
(安史之乱)
至于长期割据的河朔三镇,即便独立性很强,可依旧有听命朝廷完成征伐的义务。
看上去的藩镇分块割据,究其实质,不过是唐朝政府顺势而为,通过新的新政层级设置,刻意营造的结果。
将原本的州县两级行政机构,改组成道州县三级行政机构,追溯根源,不过是适应治理需要的变革而已。
其次:属于唐朝的顽疾,宦官专权。
提宦官,难免就有人嗤之以鼻,说这群人不干好事,全是祸害。
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因为历史从未有黑白分明的时刻,而宦官也不是全都是阴货,坏人,唐朝帝王基于统治需要,重用宦官是历史必然的产物。
就拿神策军来说,这属于正儿八经的帝王亲军。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朝帝王对武将专权,深感忌惮,这个武力保障如何能交给武将统领?
宗室也不是好的选择,唐朝骨肉相残也是常有的事,于是帝王的眼光只能瞄准身边最亲近的人,宦官。
作为家奴的宦官,属于帝王权利的延伸,只要帝王年长,权术相对有道,宦官就不会成为祸害。
(唐朝宦官)
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这样权势滔天的宦官又如何,只要不听命,不是立马被废除了。
按照历史学家黄永年先生的说法,中晚唐时候的宦官,拥立皇帝、甚至杀皇帝,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用户的主子登基或者获得新帝王的宠幸而已,他们的胡作非为,与其说是专权跋扈,不如说是家奴配合主子争产。
宦官亡唐,不是真相,不过他们确实削弱的唐朝,也是事实。
最后:要说的则是朋党之争。
唐朝有中国史上持续最长的牛李党争,四十多年朝堂争夺,总体而言,就如今日米国总统大选一样,一党上位。另一党退出中央。
争的是集团利益,吵的是官位品级,政见之争背后,即便有血腥也没有太过出乱子。
强行将党争和国家衰弱联系在一起,也不算公允,因为这两帮人其实都有建树。
李党胜利进而主导中枢的时候,唐朝北破回鹘东平泽潞,外战战功赫赫。
牛党胜利进而主导中枢的时候,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内政文治非常。
这两帮人,即便斗来斗去,可是在对待中央的时候,都算尽心尽力。
(党争)
三重因果问题分析完,再看唐朝中晚期依旧强势,就懂了。
无论党争也好,割据也好,宦官也好,都不算伤筋动骨。
因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虽然领土丢失严重,可经济实力依旧强悍。
而强悍的经济实力,才是保持强势的根源,这一切皆源自税法的改革、行政区划的重置、行政体系的改革。
这三点也相辅相成,助力唐朝又延续了百来年。
最后综述一下吧。
唐朝社稷289年,算得上中国史上最接近300年王朝极限的朝代。
安史之乱可说是将大唐一分为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依旧存续了152年,其中即有两次长安神都沦陷的苦楚,灭国无数的辉煌。
除了这之外,还有《资治通鉴》中所言的:承平日久,人不习战。
这样的盛世!
司马光老爷子写《资治通鉴》,史料详备,他说承平日久,那就真是承平日久。
近百年的相对和平稳定期,配合各种如两税法,官制改革、行政区划改革的积极自我修复,才有大唐延续和屡败强敌。
李唐王朝,后世子孙,其实已很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