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也许你的人生路平坦且顺畅,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人生的巅峰。或许他的人生路就处处荆棘坎坷,无论怎么做,离成功总差点儿火候。成功与失败究其原因就是思想在作怪。思想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它就是能左右你的人生。
汉朝兵神韩信,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他只有靠钓鱼来换钱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其中有一个屠夫就对韩信说:“你虽然长的人高马大,有喜欢佩戴刀剑,可是你敢用剑刺我吗?你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当时的韩信见到恶少是一群人,而自己却是孤身一人。所以韩信选择忍辱负重,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这就是著名的“韩信胯下之辱”,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相关记载。当时的韩信有勇有谋,能忍辱负重,这就成为韩信能成就一番伟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在功成名就以后,心态有了改变,不再有受“胯下之辱”时的思想,他的思想有点儿飘。这也就为后来的韩信之死埋下了隐患。其实,韩信之死,是有端倪的,就如同古训“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说得一样,韩信的死,狂妄自大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那么,“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说得是怎样的道理?传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出自于老子之口,但是没有文献记载。又说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当时的突厥嚣张跋扈,经常南下骚扰侵犯。于是唐太宗就有了消灭突厥的想法。于是就说了: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英雄之道,先狂后亡,凡人之心,先亡后狂,我自狂之,奈何我亡。于是唐太宗就送给突厥大量的金银,以此来助长突厥的嚣张气焰。人若太过狂妄,往往就会迷失自我,突厥人也是如此,最终败在了唐太宗手下。
其实,韩信之死,也早就有了征兆。韩信之死,也是死于狂妄自大。如果他还保持着胯下之辱时的心性。韩信也不会死于吕后和萧何的阴谋诡计之中。
韩信的确有狂妄的资本,可是老话讲“天狂有雨,人狂有祸”。韩信也不例外。举几个韩信的狂妄事例。
韩信有一天亲自去拜访樊哙将军。樊哙用跪拜的礼仪相送。并以臣子自居。可是,韩信出门之后,就仰天大笑“我活着竟然要与樊哙等人为伍了”。这明显的是韩信瞧不起樊哙等人,这是韩信人格的狂妄,有失人和。无形当中树敌太多,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为了孤家寡人。
刘邦在一次与韩信的交谈中,就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啊?韩信回答:陛下最多能带领十万士兵。刘邦又问道:那你呢?韩信回答道:当然是越多越好了。这就是著名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可是,韩信虽然能力强,能轻松驾驭千军万马,可是在刘邦面前,你也得懂得收敛点儿啊!都说伴君如伴虎,韩信这样让刘邦没有面子,不倒霉才怪。当年范蠡送给文仲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当时文仲没有听范蠡的劝告,落得个被杀身亡的下场。韩信也是如此,你功高盖主,自然令刘邦忌惮,韩信就应该锋芒内敛,不要太过张扬。韩信居然说刘邦只能带兵十万,他却能多多益善。这不明显的让龙颜不悦吗?刘邦除之而后快的种子肯定已经种下,只是缺乏一个理由罢了。
后来还以抱病为名,不去征讨陈豨。这明显的就是完全凌驾于刘邦之上。目空一切,皇帝的话他都不听了。那不是自取灭亡吗?这才有了吕后和萧何设计杀韩信。
古训“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告诉世人,做人千万不要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太过狂妄,肯定会让他人心生不满,只是忌惮你的淫威而已,才没有当面发作。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肯定会落井下石。人不要被成功冲昏了头脑,不要被成就战胜理智。最终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历史上因狂妄自大而失败的不在少数,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大清重臣年羹尧等等。做人要学会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