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遗产继承的实务处理中,不乏因遗嘱效力、内容表述、多份遗嘱适用等问题引发的遗产继承纷争,继承人甚至对簿公堂,导致整个遗产继承分割的处理耗时耗力,而遗产由于长期无法得到妥善处理而价值损耗,完全背离了遗嘱人的意愿。在法律专业人士看来,遗嘱并不是只要起草了,就万无一失,遗嘱不仅要确保有效,还要具体明确可执行,最大程度实现遗嘱人生前的意愿,实现遗嘱作为财富传承工具的作用。
1、遗嘱的有效性是基础要求
遗嘱的有效性包括实质和形式的有效。在实质要件方面,遗嘱是遗嘱人的单方法律行为,首先要符合《民法典》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此外,遗嘱的订立应确保不存在导致遗嘱无效的情形。其次,遗嘱处分的财产必须是遗嘱人个人合法拥有的财产,其处分他人财产的部分也是无效的。在形式要件方面,不同形式的遗嘱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否则也是无效的。
2、遗嘱内容应表述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实践中,我们可能会见到内容非常简单的遗嘱,如表述“所有财产均归XX所有,”那么一旦遗嘱人去世,首先第一步要确定的就是遗嘱人的遗产都有哪些,而确定遗产范围则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如果遗嘱人财产存在他人代持等情况,则还要有证据证明财产归属,导致遗嘱的执行非常困难,无法落地。还有诸如“房产归XX和XX共同继承,”该表述并未明确两继承人各自应当享有的继承份额,而对于房产的继承,还存在如何保证继承人的继承份额落地问题,如房产是出售后由各继承人按比例分割售房款,还是共同使用或一方使用,在继承人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也会存在潜在纷争。所以,遗嘱的内容应当充分考虑到执行落地的问题。
3、遗嘱穷尽遗嘱人的所有财产和债务
遗嘱人的财产只有遗嘱人最清楚,所以在起草遗嘱时,应当将所有财产以清单方式列明,最好附有财产权属等证明材料,而针对权属复杂或存在争议的财产,提前收集好相关证明材料,避免因第三人提异议而导致遗产无法继承,或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期。而对于遗嘱未列明的财产,则只能按照法定继承处理,程序相对遗嘱继承更加繁琐。此外,对于立遗嘱时暂未取得,去世前取得的财产,最好能设定一个兜底条款,即针对未来取得财产确立一个继承的原则,以尽可能地对所有财产和债务做出安排。相对于财产,债务也是继承中很重要的内容,关涉到继承人是否愿意接受继承等事项。由于财产和债务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遗嘱最好能够在财产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进行更新。
4、遗嘱对财产的分配能够发挥财产的最大效用和满足继承人需要
遗嘱中对财产的分配并不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法,财产的种类和现状纷繁复杂,继承人经济状况、劳动能力等状况也各有不同,遗嘱人如何平衡财产价值和各继承人利益,关涉到遗嘱生效后的执行以及后辈家庭关系,因此,订立遗嘱要根据财产种类、价值、所在地和各继承人的情况,合理分配,尽可能保障财产价值不缩水。
5、遗嘱能够完全呈现遗嘱人的真实意愿
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对自己财产在去世后的处理意见,应当充分体现遗嘱人对个人财富的传承安排,甚至体现其对后辈家庭和睦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