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权利的设定大多体现了主体一定的利益目的,即主体为了追求一定的利益而从事一定的民事活动以取得权利,没有利益,民事权利就失去了设定的目的。同时,民事权利的内容体现了权利人的利益。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分别体现为财产利益和人身利益。权利的本质就在于对个人利益的确认。民事权利本身也体现了主体的一定利益。还应当看到民事权利的行使也体现了民事主体的利益。当事人行使或不行使权利以及行使权利的方式等,都与权利人的利益直接相关。
应当指出,主体享有、行使、支配某种权利都是为了满足其特定利益需要。但是权利内容并不完全是个人利益的产物。因为权利本身要符合国家意志,权利需要体现一定社会目的和价值,所以国家就有必要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民事权利的内容作出某种必要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权利的内容体现社会利益的要求。所以权利内容本身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产物。在利益中不仅包括民事主体的个人利益,而且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还包括社会公共利益。
利益虽然是权利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利益都能够表现为权利。我国《民法典》第3条规定:“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该条规定合法权益也受法律保护,表明在权利之外仍然有一些合法的利益存在,但它们没有被确认为权利,例如,占有的利益、死者的人格利益等。所以,完全以利益来概括权利也不十分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