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全球200多个国家各地区的旗帜都是方形的,无一例外。但在中国西南有个小国,其国旗是两个叠加的三角形,这个国家就是尼泊尔,一个在国人眼里特殊的山地王国。
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地区历史悠久的古国,文明史能追溯到三千年前,佛陀释迦牟尼的“祖国”迦毗罗卫国就坐落在尼泊尔。在几千年历史中,尼泊尔浸润了佛教文化和印度文化,后来以印度教为国教,其主要人口也雅利安化。
尼泊尔和蒙古一样,夹在两个大国之间,蒙古夹在中俄之间,尼泊尔夹在中印之间。这样的国家不太好搞外交,要一碗水端平很难,只有优秀的政治家才能在大国之间走钢丝。
近些年,随着尼泊尔和印度的关系紧张,两国在边境争议地区擦枪走火,互有死伤。
2020年6月,尼泊尔边防军和印度军队交火,印军逃窜,尼泊尔趁势夺回了350多平方公里的“失地”。随后印度和尼泊尔同时向边境增兵,南亚局势骤然紧张。
尼泊尔敢对印度这么硬,和该国的女总统班达尔有关系,这位女强人一向不喜欢印度,让印度的莫迪老仙非常不满。
在“拒印”的同时,班达尔也向北看,积极发展和中国的关系,努力促成中尼铁路的畅通,让尼泊尔跟上中国这艘大船。
那么,尼泊尔这个小国的过去究竟是怎样的?在“龙”和“象”之间,尼泊尔是怎么维持平衡的?现在的尼泊尔总统班达尔为什么对印度这么刚猛?
一、尼泊尔:印度化的“反印国家”
尼泊尔,它在中国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廓尔喀,18-20世纪时曾是大清的藩属国。它的文明史非常悠久,是联合国官方评定的人类古文明中心之一。
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在这里出生,佛教在这里诞生,随后流传印度、东南亚、中亚、东亚。后世的尼泊尔则是高原和印度交流的窗口,南北民族在这里汇聚,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
尼泊尔的民族成分很复杂,大小民族不下10个,虽然主体是尼泊尔族,但人口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多,剩下的民族要么是藏系民族,要么是藏印混血民族。
而作为印度的邻居,在漫长的古代,尼泊尔的历史也和印度息息相关。
根据考古发现,尼泊尔的土著其实是从青藏高原南下的藏人部落,但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南麓,南方的印度人来到这里更容易。
从公元前7-5世纪开始,印度人就往尼泊尔迁徙,这些人往往是南方大陆内战的失败者,或者逃避战争而来的流民。
对于这个山地文明来说,南方的移民是增加劳动力的手段,当时的尼泊尔统治者欢迎移民,他们带来南方的冶铁技术、耕作技术、文化成果,加速了尼泊尔的发展。
但在大移民的同时,印度军事贵族的移民也给尼泊尔带来了威胁。
起初,贵族带着军队来到尼泊尔,军人以雇佣兵的形式在当地为贵族服务。
久而久之,印度来的军事贵族发现了尼泊尔本地军队的孱弱,他们就鸠占鹊巢,用武力威逼本地贵族退位,甚至以造反的形式夺取政权。
尼泊尔历史上著名的李查维王朝、马拉王朝,都是这样建立的。
因为这段历史,所以后来尼泊尔的历代政府都很提防印度,虽然两国文化相近,但彼此之间敌视,隔阂很深。
直到18世纪,也就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末期,尼泊尔西部的廓尔喀部落崛起,推翻了马拉王朝,建立了廓尔喀王国。
这个王国以武力著称,在统一了尼泊尔全境后廓尔喀居然想北扩,越过喜马拉雅进攻属于大清王朝的西藏地区。
当时正是乾隆皇帝在位,大清武力正盛,大将福康安率领1万八旗入藏,打败了廓尔喀,让廓尔喀王国俯首称臣,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此后,廓尔喀人再也不敢觊觎藏区,该国的沙阿王室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南方的印度。恰逢此时的印度已经是殖民地社会,南方是英国的殖民地,北方的土邦也被英国人深入控制。
廓尔喀向南开疆拓土,很快引起英国人的注意。征服印度的英国人一直想把北部的不丹、尼泊尔纳入势力范围,而尼泊尔和印度土邦闹摩擦,给了英军出兵的借口。
19世纪初,英尼战争爆发,英印殖民军20000人入侵尼泊尔,但在山地战斗里还是被廓尔喀人多次重创。
英军最终在增兵后征服廓尔喀,并向该国索要士兵编团,这就是著名的“廓尔喀拥兵”。
尚武的尼泊尔人在18-19世纪经历过巅峰,当时尼泊尔国土是现在的两倍大,人口众多,几乎把中印从中间隔断。
这昙花一现的巅峰被英国人扑灭,而英国的打手就是印度人,廓尔喀王国因此极为仇视印度人,曾在国内搞过几次民族排斥运动,把印度移民赶出国。
19世纪后,尼泊尔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沙阿王朝的皇权也被英国人支持的权贵“拉纳家族”篡夺,一直到20世纪初《英尼永久和平条约》签订,尼泊尔王国才重获自由。
二、南北都得罪不起,尼泊尔需要平衡
20世纪是殖民地解放的世纪,一战和二战打垮了欧洲老牌殖民帝国,让亚非拉殖民地掀起独立热潮。
尼泊尔和印度、巴基斯坦一样在二战后迎来了独立,该国的沙阿王族继续执政,建立君主立宪的王国政体。
尼泊尔人觉得自己自由了,但南边的印度并不开心,印度人对尼泊尔的侵略野心膨胀了起来。
在1948年,获得独立的印度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尼赫鲁的“印度国大党”鼓吹“大印度版图”,要把整个南亚次大陆包含进去,矛头直指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
按理说来,印度胃口这么大,尼泊尔人应该绕着走,不给印度接近的机会。但现实很黑色幽默,印度帮助了尼泊尔王族复国:
1951年,尼泊尔国王特里布文重夺权力时,印度人居然帮了大忙。
原来,在1950年,“尼泊尔大会党”曾经谋划了一次政变,要把控制国家几十年的“拉纳家族”除掉,可是这次行动保密不严,最后失败。
拉纳家族在国内开始清算,特里布文国王被怀疑和此次行动有关,国王被迫逃亡印度。印度国大党随后保护了特里布文,总理尼赫鲁居然还公开支持特里布文拿回权力。
此时的尼泊尔国内,因为国王离开,人民对政府非常不满。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要信仰,国王地位神圣,是神的化身,国王走了,那政府也就没了合法性。
印度政府和尼泊尔大会党趁机煽动民间暴动,最后“拉纳家族”举手投降,特里布文回国,在1951年初拿回失去100年的权力。
夺回权力是可喜可贺的,但是特里布文敏锐地发现,自己这份权力,几乎分了一半给新德里。
特里布文身边的顾问、卫士、管家都是印度来的,自己的政令都在印度政府的眼皮子底下过,而且连自己的人身自由和安全都被印度控制。
除此以外,印度政府把势力渗入了尼泊尔的方方面面:
铁路、公路建设,印度来参与;军队建设,印度给武器,派教官;经济方面,尼泊尔国家外汇都在印度银行存着;外交上,印度驻尼泊尔大使馆主管该国的外交,能和谁打交道,不能和谁打交道,是新德里说了算。
特里布文国王深感被控制,但也很无奈,毕竟印度对本国有再造之恩,而且尼泊尔也没有实力和印度翻脸。
于是,从1951年亲政,到1955年特里布文去世,尼泊尔都在向印度的“卫星国”方向发展,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尼泊尔未来成为印度的一个邦也说不定。
但作为一个国王,特里布文肯定不甘心做亡国奴,这一点从他的王储,尼泊尔王位继任者马亨德拉身上能看出来。
马亨德拉是国王的长子,他在1955年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和北方的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虽然印度反对,但年轻的国王态度很坚决。
中国彼时已经是东亚的强大政权,马亨德拉国王此举就是为了平衡印度对本国的影响。随后在1956年、1957年,周恩来、贺龙也访问了尼泊尔,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在西藏边境问题上和印度有点矛盾,印度甚至暗中支持中国西藏的叛乱势力,两国关系很紧张。
对于尼泊尔亲近中国的举动,印度也用很多方式给马亨德拉警告,但马亨德拉不为所动。这位国王在1960年甚至罢免了议会,建立王室的独裁政府,清除了印度在政治上的影响。
盛怒之下的新德里政府曾制定计划,在尼泊尔进行民间运动,让国王下台。
而马亨德拉也以察觉到了危机,他居然在1961年末直接飞到北京,登上天安门,彰显自己和中国的亲密关系。
很快,中尼两国开始在边境问题、珠穆朗玛问题、交通问题上谈判,互相让步,深入交流。
印度这时也已经按捺不住愤怒,在收拾尼泊尔之前,先在1962年和中国发生了冲突,结果却被中国打得一败涂地。
此战打完,尼泊尔大吃一惊,他们也没想到中国这么能打!此战更加坚定了马亨德拉在中印之间搞平衡外交的决心。
很明显,印度的军事实力逊于中国,和中国交好,印度不敢拿尼泊尔怎样。
事实上,在1962年以后,印度对尼泊尔的态度也好了很多,从打压变成了拉拢,马亨德拉在两边都很吃香。
但尼泊尔毕竟是印度教文化国家,国内还有三分之一人口是印度裔的“马迪西人”,要和印度绝缘是不可能的。
平衡,只有平衡才能维护尼泊尔的繁荣稳定,这是尼泊尔王族的结论,也是尼泊尔历代政府的宗旨。
三、我们国王被灭族,是印度的阴谋
对于尼泊尔来说,夹在中印两个大国之间是痛苦的,保持政治上的平衡,需要不断把握方向,太南、太北都可能造成灾难。
20世纪70年代,印度的国势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中国无暇他顾,印度趁机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分裂巴基斯坦,又在1974年试爆核武器,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
印度如此强势,不丹、尼泊尔都瑟瑟发抖,尼泊尔政府甚至表示想当亚洲的中立国,在国际上宣传中立。
但现实不允许尼泊尔中立,为了自保,在80年代后期,尼泊尔还从中国购买武器,减轻军事方面对印度的依赖。这件事引起印度的强烈反应,引起了第一次尼印边境危机。
其实,从尼泊尔独立开始,无论该国政府闹多大的外交新闻,印度人心里都有底,因为该国和印度有军事条约,尼泊尔军队的武器和训练和离不开印度。
1989年,尼泊尔政府要求修改尼印的和平条约,进一步独立,此举更深层地刺激了印度,引爆了90年代初的尼印边境危机。
印度马上关闭边境,停运煤、油、粮、盐等生活物资,让尼泊尔差点停摆。最后比兰德拉国王向印度低头,收回修约等要求,印度才高抬贵手,重新恢复和尼泊尔的贸易。
虽然危机结束了,但印度对尼泊尔,尤其是尼泊尔王族一直心存芥蒂,新德里一直想渗透到尼泊尔政府,最好是建立供自己操纵的民选政府。
2001年,尼泊尔王族甚至发生惨烈血案,比兰德拉国王全家都被儿子迪彭德拉手持自动步枪杀死,迪彭德拉也自杀身亡。
这次血案把尼泊尔王室灭族,而王储疯狂杀人,居然是因为父亲不允许他娶印度贵族妻子。
虽然杀人的是王储,但尼泊尔人一直怀疑,是印度人操纵了这次血案。
首先,王储要娶印度女贵族,这是矛盾的起点。但娶了印度贵族,他们的儿子就有印度血统,这是给王室换血,老国王坚决不同意是对的。
而在迪彭德拉在行凶前,他经常和一帮印度人混在一起,喝酒聊天,他当时行凶,也是在喝酒之后。
不过,国王一家惨死,获利者就是尼泊尔境内的政治反对派,他们背后肯定会有印度支持。因此,尼泊尔民间一直认为2001惨案和印度有关,这让民间更加敌视印度。
王族被灭门后,在21世纪的前20年,尼泊尔政府几乎陷入动荡。
2008年,尼泊尔王权倒台,比兰德拉的弟弟贾南德拉国王下台,尼泊尔成为共和国。但这个小共和国政府非常混乱,有时一年换几届政府。
直到2015年,女总统班达尔上台,尼泊尔政府才趋于稳定。
四、女强人班达尔,强势上台
班达尔是尼泊尔共产党出身,根子上是个共产主义者,所以对中国比较友好。
在她上台当年,尼泊尔发生大地震,中印都给尼泊尔提供帮助。但到了当年秋天,尼泊尔政府宣布把和印度的争议区划为本国土地,此举引起国内印度裔和印度政府的反对。
印度居然再次关闭边境,把在灾难中的尼泊尔抛弃了,挑起第二次边境危机。
这次事件非同小可,因为燃料运输中断,尼泊尔全国陷入黑暗中,连救灾的汽车都开不动,影响了该国的灾后重建。
尼泊尔陷入紧急状态,幸亏当时中国源源不断输送能源给尼泊尔,否则该国难以挺过2015年的寒冬。
2016年初,眼见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班德尔政府和新德里言和,印度重新放开边境,恢复和尼泊尔的贸易。
但从这一年后,女总统班达尔政府就和中国关系亲密,她知道,只有加速“北望”,才能结束尼泊尔受制于印度的困境。
随后,尼泊尔和中国开工建设了“中尼铁路”,还在计划修跨喜马拉雅山的油管,让尼泊尔不用在能源上看印度的脸色。
印度政府为了警告班达尔重新审视三国关系,多次在边境上组织军演,表达不满。
而在尼泊尔西部,尼印两国有一点争议领土,两国边防军经常擦枪走火,2017年后几乎到了战争边缘。2020年6月15日,尼泊尔边防军甚至和“越境”的印度军队交火,两方互有死伤。
这个“越境”很有争议,印度军队出现的地区是“争议区”,双方都说有主权。边境开火后,印度和尼泊尔开始增兵,尼泊尔直接收回了35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实话说,这点土地在地图上小得看不见,但是对于尼泊尔人来说是一剂强心针,增强了民族自信。
当时,班达尔政府果断向西部增兵数万,在争议地区修建据点,总数超过200个,誓要稳稳把这片地区纳入控制。
印度总理莫迪多次讲话批评班达尔政府,说尼泊尔“违背传统友谊,和印度交恶,是危害南亚稳定的行为”。
可班达尔政府不理会,印度人在尼泊尔、不丹、锡金这些地方是什么形象,当地人心知肚明。
尼泊尔的“北望”是大势所趋,连根本没有和中国政府建交的不丹,现在都在接触中国。看来在不久的未来,印度长期霸道南亚地区酿出的苦酒,最后还得他们自己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