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蚌埠属于什么省? 蚌埠市的辖区调整,安徽省的第9大城市,为何有7个区县?

36人浏览   2024-02-23 17:46:24

今天,我们聊聊安徽省的蚌埠市,蚌埠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之一。蚌埠市常住人口300多万,合计下辖了7个区县。那么,蚌埠市7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东地区的省份。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按照2020年的统计数据,安徽省总人口61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6000万人口以上的省份,并不是很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人口基数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超越了4.5万亿,人均经济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

目前,安徽省总计下辖了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市、马鞍山市、淮北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芜湖市、亳州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宣城市、黄山市。其中,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万亿GDP城市、安徽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不得不说,合肥市的发展潜力巨大。

2022年,安徽粮食播种面积10971.3万亩,粮食总产量820.02亿斤,属于全国的产粮大省之一。与此同时,安徽省的瓜果蔬菜等产品,大批量供应江浙等地。2022年,安徽省蔬菜播种面积1153.8万亩,总产量2538.1万吨。瓜果播种面积148.3万亩,总产量402.2万吨。

蚌埠市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同时也是区域性交通城市。2022年,蚌埠市的粮食产量286万吨,油料产量31.9万吨,蔬菜产量276万吨,水果产量60.3万吨。生猪存栏108.4万头,生猪出栏191.7万头,肉类总产量43.2万吨,禽蛋产量9.7万吨,水产品产量13.3万吨。

2022年,蚌埠市常住人口330多万人,户籍人口380多万人。2022年,蚌埠市GDP总量超过了2000亿大关。目前,蚌埠市下辖了蚌埠市下辖了4个区、3个县,分别是: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那么,蚌埠市7个区县的区划框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在元朝统治时期,全国被划分为10个行省。其中,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基本上以长江为省界。苏南和皖南的部分地区,则隶属于江浙行省管理。在这一阶段,合肥等地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在开封府,河南江北行省下辖了12个路、7个直隶府、34个散州、182个县。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划分,把全国划分为南北直隶十三个省。其中,南直隶管理了江苏、安徽、上海等大片地区。17世纪中期,清朝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对于江南省,清朝非常重视,认为“直隶外,为省者十有五,而江南为大”

江南省的人口众多、面积非常辽阔、经济发达、水网密布,并不利于管理。1667年,康熙皇帝在位的第6年,江南左、右布政使,更名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安徽、江苏的名字。1760年,乾隆皇帝在位的25年,安徽省、江苏省的区划框架,已经彻底稳定下来。

清朝嘉庆皇帝在位时期,安徽省下辖了8个府、5个直隶州,分别是: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六安州、泗洲、和州、滁州、广德州。清朝统治时期,蚌埠市的大部分区域,隶属于凤阳府管理,五河县隶属于泗州直隶州管理。

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清朝屡战屡败,不得不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大量的通商口岸。清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朝开始了著名的洋务运动和清末改革。其中,修建一系列的铁路枢纽重头戏。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

同一年,津浦铁路正式通车,凤阳府凤阳县的蚌埠镇,逐步成为了铁路交汇的枢纽。出口海外的农产品和进口洋货,都要通过津浦铁路集散、转运、分销,南北交汇处的蚌埠随,迅速成为了“皖北大商埠”。随着南来北往的人口不断流入,蚌埠成为连通皖北水陆的交通枢纽与盐粮互市的商业重镇,截至1947年,城区人口超过20万。

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时期。安徽省连接南北,各地军阀反复混战,对安徽各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同时,安徽北部陆续遭受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百姓们的日子很苦,急需休养生息。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

出于管理安徽各地的需要,1949年5月,我国组建了皖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行署区属于建国初期的临时性区划,除了皖北、皖南行署区之外,还出现了旅大行署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等一系列的行署区。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管理。1952年8月,皖北、皖南行署区被撤销,重新组建了安徽省。

鉴于蚌埠市的重要性,安徽省组建了蚌埠地级市。不过,蚌埠市仅仅管理了主城区,没有下辖县。1956年,在安徽省新一轮的区划变迁中,蚌埠地级市、宿县专区、滁县专区合并,共同组成了蚌埠专区。当时,宿县专区的8个县、滁县专区的8个县,全部划入了蚌埠专区管理。

蚌埠专区一口气下辖了16个县,分别是:宿县、濉溪县、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五河县、怀远县、滁县、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县、定远县、凤阳县、嘉山县、肥东县。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交通、通讯水平有限,下辖的县太多,并不利于管理和经济建设。尤其是地形结构复杂的区域,管理难度更大。

1961年,安徽省重新组建了蚌埠地级市、宿县专区、滁县专区。蚌埠市重建以后,仍然仅仅管理了主城区和郊区,没有下辖县。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安徽省的各个专区陆续更名。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徽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开始了区划调整。

蚌埠专区的管理范围有限,很多项目的推进都面临空间有限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扩大蚌埠市的管理范围,增强蚌埠市的综合实力。1983年,宿县地区的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划入了蚌埠地级市管理。同一时期,蚌埠市的主城区,逐步形成了中市区、东市区、西市区、郊区等4个区。加上外围的3个县,合计7个区县。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蚌埠市的持续发展,城区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2004年,蚌埠市出于城区建设正规化的需要。蚌埠市的东市区更名为龙子湖区,中市区更名为蚌山区,西市区更名为禹会区,郊区更名为淮上区。历经这一轮区划调整以后,蚌埠市4个区、3个县的区划格局,彻底形成,合计7个区县。

出于区域均衡发展的全盘考虑,进入21世纪以后,蚌埠市陆续组建了经开区、高新区、滨湖新区等几个新区。这几个新区属于功能型新区,并不是行政区划,一般不会计算在内。